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30 SEP 2007
恆久 可以嗎
要敵過時刻轉變歲月吧
試問有誰綻放一生 像雪花
人人 想得獎
最後輸得鋪張
最簡單迴響 卻最響
來簡約地 愛多八十年
世事無常改變
昨日新款在明日膚淺
為何尚要 眷戀爭先
如果世事 未再有新意
八十歲後遇見
唯獨白色的鮮花 會繼續優雅
平凡但顯赫的花 變化亦不怕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29 SEP 2007
如果 一手鋸開枯樹 木不會發現痛
不過 日日澆水的我 覺得被挖空
你越是想要誠懇
其實越殘忍
偽裝不了你對我
漠視的眼神
可知我對愛的虔誠
可知我迷信我們
可知我難得放任
我以為 永遠可以這樣相對 好幾回 這樣地想起捨不得睡
如果你能給我一個真誠的絕對 無所謂 我甚麼都無所謂
前面的路 也許真的並不太清楚 放心地走了以後
也許會覺得辛苦 也許會想停也停不住
天越黑 心越累 我看見 你的臉 聽著你說不出口的誓言
那一刻 我發現 我有天 經過你的身邊 找不到你的視線
把我的 心交給你來安慰 能不能 從此就不用再收回
別以為執著的心就不會被碰碎 別以為 我真的無所謂
不過 日日澆水的我 覺得被挖空
你越是想要誠懇
其實越殘忍
偽裝不了你對我
漠視的眼神
可知我對愛的虔誠
可知我迷信我們
可知我難得放任
我以為 永遠可以這樣相對 好幾回 這樣地想起捨不得睡
如果你能給我一個真誠的絕對 無所謂 我甚麼都無所謂
前面的路 也許真的並不太清楚 放心地走了以後
也許會覺得辛苦 也許會想停也停不住
天越黑 心越累 我看見 你的臉 聽著你說不出口的誓言
那一刻 我發現 我有天 經過你的身邊 找不到你的視線
把我的 心交給你來安慰 能不能 從此就不用再收回
別以為執著的心就不會被碰碎 別以為 我真的無所謂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25 SEP 2007
Outstanding chemist Professor Albert Lee wins ACP Lectureship award
化學系李慧明教授獲頒ACP講學獎 明年到訪日本三大學巡迴演講
化學系李慧明教授獲頒ACP講學獎 明年到訪日本三大學巡迴演講
Professor Albert Lee is honoured with the ACP Lectureship award 李慧明教授獲頒ACP講學獎 |
Professor
Albert Lee, Chair Professor of Chemistry, was awarded the Asia Core
Programme (ACP) Lectureship at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utting Edge Organic Chemistry in Asia, held in Busan, Korea from 2 to 6
September, 2007. He will be invited to undertake a one-week ACP Lecture
Tour in Japan next year, when he will lecture at three leading
universities.
Professor Lee was chosen as the Lectureship winner - sponsored by ACP - based on his overall research profile and outstanding presentation at the Conference of his research paper entitled, "Adventure in the Syntheses of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Molecules".
Professor Lee is pleased that his research has gained recognition: "I look forward to the academic exchange with Japanese scholars whose research is of a high standard ?as is generally the case with organic chemistry research conducted by Asian scientists.
"Whereas in the past we met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to exchange ideas and views, this Asian conference gave us an opportunity to work together at home. Asian scientists?concerted efforts will ensure that the region make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at the cutting edge of organic chemistry study in the years to come."
The ACP is the initiative of a group of Asia's leading synthetic chemists from Japan, Korea, Singapore, Thailand, Mainland, Taiwan and Hong Kong. Its objective is to promote innovative research areas by organis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which further academic exchange.
化學系講座教授李慧明教授於九月二日至六日在韓國釜山舉行的「第二 屆亞洲前沿有機化學國際研討會」上,獲頒亞洲核心計劃(Asia Core Programme)創立的講學獎 (ACP Lectureship)。他將於明年應邀訪問日本三所大學,作為期一周的巡迴演講。
李教授獲獎是基於他的整體學術研究成就,以及在研討會上,應邀發表題為「在對稱與不對稱分子合成中的探索」的傑出論文。
李 教授很高興獲獎,因為研究工作得到肯定。他說:「日本的研究水平很高,能夠與日本學者交流,實在令人興奮。其實亞洲在前沿有機化學研究方面水平很高,以往 我們在國際性的會議上交流,今次的亞洲研討會是個契機,讓我們能夠集中亞洲力量,令亞洲在此科研領域上再上層樓,作出貢獻。」
亞洲核心計劃由一群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中國內地、台灣和香港的合成化學領域的學者所創立,目的是促進亞洲區的學術交流和組織在前沿研究領域的研討會。
Professor Lee was chosen as the Lectureship winner - sponsored by ACP - based on his overall research profile and outstanding presentation at the Conference of his research paper entitled, "Adventure in the Syntheses of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Molecules".
Professor Lee is pleased that his research has gained recognition: "I look forward to the academic exchange with Japanese scholars whose research is of a high standard ?as is generally the case with organic chemistry research conducted by Asian scientists.
"Whereas in the past we met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to exchange ideas and views, this Asian conference gave us an opportunity to work together at home. Asian scientists?concerted efforts will ensure that the region make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at the cutting edge of organic chemistry study in the years to come."
The ACP is the initiative of a group of Asia's leading synthetic chemists from Japan, Korea, Singapore, Thailand, Mainland, Taiwan and Hong Kong. Its objective is to promote innovative research areas by organis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which further academic exchange.
化學系講座教授李慧明教授於九月二日至六日在韓國釜山舉行的「第二 屆亞洲前沿有機化學國際研討會」上,獲頒亞洲核心計劃(Asia Core Programme)創立的講學獎 (ACP Lectureship)。他將於明年應邀訪問日本三所大學,作為期一周的巡迴演講。
李教授獲獎是基於他的整體學術研究成就,以及在研討會上,應邀發表題為「在對稱與不對稱分子合成中的探索」的傑出論文。
李 教授很高興獲獎,因為研究工作得到肯定。他說:「日本的研究水平很高,能夠與日本學者交流,實在令人興奮。其實亞洲在前沿有機化學研究方面水平很高,以往 我們在國際性的會議上交流,今次的亞洲研討會是個契機,讓我們能夠集中亞洲力量,令亞洲在此科研領域上再上層樓,作出貢獻。」
亞洲核心計劃由一群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中國內地、台灣和香港的合成化學領域的學者所創立,目的是促進亞洲區的學術交流和組織在前沿研究領域的研討會。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20 SEP 2007
还
记得海南大附属高中那紫色横幅上写的最大的两个字是什么么^^没错,是常胜,这也许是对质量与严格并重的训练的最好验证。每年春天,这里都门庭若市,各初
中的皇牌球员都积极争取进入这所名校中的名校(说个题外话,这让你想起了谁?四处辛勤的搜罗皇牌的田冈教练?),但当中有半数人在一星期之内便退出,之后
的一个月又会有另外一半人退出,据说每年平均只有两成的新队员在一年后仍能留下来?
在对湘北一役展现出了了两个也许没有惊人天赋的神投手,其中就包括神。
?#25105;是神宗一郎,普通的中锋,请各位多多指教。?nbsp;189公分 也许可以继续打中锋,但71kg可以完成一个中锋的使命么,答案是否定的,至少高头也是这么想的。
?#31070;在加入篮球队的时候什么特殊专长也没有,至少,我的看法是这样。?nbsp;
?#36825;么柔弱的孩子加入篮球队没有问题么?跑的不是特别快,跳跃能力也相当普通,在运动能力方面根本无法与阿牧和今年加入的清田比较。?nbsp;
于是终于有一天,高头对被阿牧和高砂整的疲惫不堪的神说,他是不可能当中锋的。
?#20182;会不甘心么??nbsp;
?#20182;当然不甘心了??nbsp;
在那以后,海南篮球队的训练后都会有一个孤独的背影默默地练习外线的投篮,每天500个,从不间断?神真的没有专长么,不,他有着内敛的斗志美妙的射篮姿势。
神的形象显得很安静乖巧,不显山露水,而且十分淡定。(彩子曾经评价过神在激烈比赛中只有在他投篮的时候,好像时间停止了一样,动作流利的发 毛。)但他那瘦弱得身体下却蕴含了无限的斗志,所以即使是在被教练否定后也没有自暴自弃,练习练习再练习,使得他在三分线上一次次射出精准的三分。也许很 多人说神是射三分的天才,相信也只有了解他的成长轨迹的人才会知道他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吧。
☆ 关于三分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主要的得分手段么~可以射超远距离三分
☆ 关于助攻
还记得对陵南那隐蔽的一拨么~神不光是可以射三分的哦^^
☆ 关于防守
攻强守弱,身体单薄。时常出现在被突破的画面里T_T
附神的基本资料:
姓名:神宗一郎 Soichiro Jin
学校: 海南
身高: 189公分
体重: 71公斤
位置: 得分后卫 Shooting Guard
年级: 二年级
球衣: 6 号
其他:神奈川县BEST5之一
后记:
神应该是最佳阵容中描写的最少的球员了吧,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把他放在心中神奈川县第一SG的位置上。SD中塑造了太多让人津津乐道的人物,那过 人的天赋帮助他们在篮球场上闪闪发亮,但也有那么一部分人例外,神应该算做其中一个。?#19968;个好射手,的确需要有才能。中学的MVP三井或许有那样的才能没 错,但真正的射手是靠不断的练习磨练出来的,只有不厌其烦得反复练习,才能提高射篮的成功率。?#39640;头的这句话更是从侧面完全暴露了神的劣势和优势。所以从 一开始的定位就给了他一个致命的打击(让这么柔弱的孩子打中锋?),也许当时有很多在初中就是皇牌选手的人能力和天赋远远高过他,但神依然能顽强的留下 来,因为虽然没有与生俱来天赋,但是他在努力用后天的勤劳来弥补,?#28023;南比其他任何一所学校都练得要勤,能获得出场资格的球员都是费尽千辛万苦,付出无数 代价的。?nbsp;
从一开始骑车去看湘北比赛到微笑着肯定海南的实力(还记得对湘北比赛前,高头一脸傻笑的说没有调查对手情况时,清田和神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自信 么?)再到一个个从容不迫的三分,可以说神潜移默化的代表着海南队员的心态:对胜利的渴望和永远不会低估对手的实力。所以即使对他描写随少之又少,但最终 还是入选最佳阵容,成为全县的得分王。看见有人讨论一张原画集的SD ALL-STAR图片,把神排在了主力一方?也许这就是对他的一种肯定也说不定 (SD的人物实在设计的很微妙)。神很真实,套用一句话?#28023;南没有天才,可是我们是最强的。?#65288;那个?#29287;同学没有天才的成分么?汗一个,神真是越来越?#28023; 南?#20102;哈哈)
PS:很喜欢TV里面讲神那段的图呢,可惜没有找到T_T
在对湘北一役展现出了了两个也许没有惊人天赋的神投手,其中就包括神。
?#25105;是神宗一郎,普通的中锋,请各位多多指教。?nbsp;189公分 也许可以继续打中锋,但71kg可以完成一个中锋的使命么,答案是否定的,至少高头也是这么想的。
?#31070;在加入篮球队的时候什么特殊专长也没有,至少,我的看法是这样。?nbsp;
?#36825;么柔弱的孩子加入篮球队没有问题么?跑的不是特别快,跳跃能力也相当普通,在运动能力方面根本无法与阿牧和今年加入的清田比较。?nbsp;
于是终于有一天,高头对被阿牧和高砂整的疲惫不堪的神说,他是不可能当中锋的。
?#20182;会不甘心么??nbsp;
?#20182;当然不甘心了??nbsp;
在那以后,海南篮球队的训练后都会有一个孤独的背影默默地练习外线的投篮,每天500个,从不间断?神真的没有专长么,不,他有着内敛的斗志美妙的射篮姿势。
神的形象显得很安静乖巧,不显山露水,而且十分淡定。(彩子曾经评价过神在激烈比赛中只有在他投篮的时候,好像时间停止了一样,动作流利的发 毛。)但他那瘦弱得身体下却蕴含了无限的斗志,所以即使是在被教练否定后也没有自暴自弃,练习练习再练习,使得他在三分线上一次次射出精准的三分。也许很 多人说神是射三分的天才,相信也只有了解他的成长轨迹的人才会知道他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吧。
☆ 关于三分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主要的得分手段么~可以射超远距离三分
☆ 关于助攻
还记得对陵南那隐蔽的一拨么~神不光是可以射三分的哦^^
☆ 关于防守
攻强守弱,身体单薄。时常出现在被突破的画面里T_T
附神的基本资料:
姓名:神宗一郎 Soichiro Jin
学校: 海南
身高: 189公分
体重: 71公斤
位置: 得分后卫 Shooting Guard
年级: 二年级
球衣: 6 号
其他:神奈川县BEST5之一
后记:
神应该是最佳阵容中描写的最少的球员了吧,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把他放在心中神奈川县第一SG的位置上。SD中塑造了太多让人津津乐道的人物,那过 人的天赋帮助他们在篮球场上闪闪发亮,但也有那么一部分人例外,神应该算做其中一个。?#19968;个好射手,的确需要有才能。中学的MVP三井或许有那样的才能没 错,但真正的射手是靠不断的练习磨练出来的,只有不厌其烦得反复练习,才能提高射篮的成功率。?#39640;头的这句话更是从侧面完全暴露了神的劣势和优势。所以从 一开始的定位就给了他一个致命的打击(让这么柔弱的孩子打中锋?),也许当时有很多在初中就是皇牌选手的人能力和天赋远远高过他,但神依然能顽强的留下 来,因为虽然没有与生俱来天赋,但是他在努力用后天的勤劳来弥补,?#28023;南比其他任何一所学校都练得要勤,能获得出场资格的球员都是费尽千辛万苦,付出无数 代价的。?nbsp;
从一开始骑车去看湘北比赛到微笑着肯定海南的实力(还记得对湘北比赛前,高头一脸傻笑的说没有调查对手情况时,清田和神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自信 么?)再到一个个从容不迫的三分,可以说神潜移默化的代表着海南队员的心态:对胜利的渴望和永远不会低估对手的实力。所以即使对他描写随少之又少,但最终 还是入选最佳阵容,成为全县的得分王。看见有人讨论一张原画集的SD ALL-STAR图片,把神排在了主力一方?也许这就是对他的一种肯定也说不定 (SD的人物实在设计的很微妙)。神很真实,套用一句话?#28023;南没有天才,可是我们是最强的。?#65288;那个?#29287;同学没有天才的成分么?汗一个,神真是越来越?#28023; 南?#20102;哈哈)
PS:很喜欢TV里面讲神那段的图呢,可惜没有找到T_T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18 SEP 2007
龍應台﹕歷史課 (明報) 09月 17日 星期一 05:10AM
if(window.yzq_d==null)window.yzq_d=new Object();window.yzq_d['_8yoicor3C8-']='&U=13b2igb4n%2fN%3d_8yoicor3C8-%2fC%3d615589.11359702.11925838.2632959%2fD%3dLREC%2fB%3d4878632'; |
沸揚揚的時候──民進黨 政府試圖在教科書裏進行所謂「去中國化」,反對者則抗議紛紛。我問這些德國學生,「你們高中的歷史課是怎麼上的?」
每個人來自不同的省,而德國的教育權下放在各省自治,因此有些差異,但是在七嘴八舌的爭相發言裏,我發現兩個共同的特點,一是,在他們的歷史教學方式裏,教科書不重要。一是,歷史教學是開放式的。
如果這一個課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那麼老師在上課前要求學生讀的會是很多第一手資料,譬如俾士麥首相的演講原文,要學生從演講稿中探討當時普魯士的外交策略,從而分析普法戰爭的真正原因。除了了解德國觀點之外,學生必須知道法國 觀點,老師可能用電腦圖片放映當時法文報紙上的時事諷刺漫畫、評論,或者畫家筆下的巴黎 街
頭圖像。在分析戰爭本身,老師可能出示一張他帶來的1870年普魯士的經濟發展指標圖,用來解釋當時的「新科技」?譬如鐵路的廣泛使用和新製大炮砲的威
力?如何使普魯士在戰場上佔了上風。法國本身貧富之不均、工人階級之不滿、社會壓抑已久的不安定,老師可能用當時法國的生產指數和土地分配的圖表來說明。
也就是說,在整個講課的過程裏,教科書非但不是唯一的教材,而且不是核心的教材,甚至可能根本沒用到。
第
二個特徵是開放式的教學。教學的主軸不是讓學生去背誦任何已經寫進某本書裏的敘述或評價,而是要學生盡量從第一手資料裏看出端倪,形成自己的判斷。如果這
一堂課的主題是納粹,學生可能必須去讀當時的報紙、希特勒的演講、工會的會議記錄、專欄作家的評論、當時的紀錄片等等,然後在課堂裏辯論:納粹的興起,究
竟是日耳曼的民族性所致,還是凡爾賽合約結下的惡果,還是經濟不景氣的必然?各種因素都被提出來討論,至於結論,學生透過資料的分析和課堂的論辯,自己要
下。
滿頭捲髮的路卡士說﹕「我們那時就讀了托馬斯曼的弟弟,亨瑞琪曼的書,『臣服』,因為他就認為德國人的民族性有慣性的服從性格。我們在課堂上就此辯論了很久。」
如
果主題是1948年的歐洲革命,學生必須從經濟、社會和政治的不同層面分析革命的起因,然後又要試圖去評價這場革命的後果:這究竟是一個失敗的革命,如法
國的Alesis de
Tocqueville所說,「社會頓時撕裂成兩半:羨妒的無產階級和恐懼的有產階級」;或是一個成功的革命,因為20年後,德國和意大利 都統一了,而法國擴大了選舉權,俄羅斯 廢除了農奴制。
德國學生的歷史課
事情的是與非,人物的忠與奸,往往沒有定論,學生必須自己從各種資料的閱讀裏學習耙梳出自己的看法。
「我們還常常要做報告,」剛剛來到香港的漢娜說,「一個人講45分鐘,等於教一堂課。」
「你記得講過什麼題目?」
「當然記得,」她說,「因為要做很多的準備。我講過英國 的殖民主義。」
在這樣的歷史教學方式裏,教科書的地位,只不過是一個基本的參考資料而已。在眾多一手和二手的資料裏,包括演講、漫畫、照片、統計圖表、新聞報道和學者評論、人物日記、法庭記錄等等,教科書只是一個指引,不具任何一鎚定音的權威。
開放式的歷史教學,重在訓練學生運用材料的能力,尤其在培養學生面對紛雜的史實做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教科書充其量只是路邊一個小小指路牌,不是燙了金的聖經 。
「那考試怎麼考呢?」
考試,他們解釋,也不會以教科書為本,而是開放式的題目,都是要你寫文章答覆的,譬如「試分析俾士麥的外交政策」或者「試分析魏瑪共和國失敗的原因」;測驗的是一種融會貫通的見解,教科書根本沒有答案,也不可依賴。
如果教科書根本不被看作一鎚定音的權威,如果課堂中的歷史老師有獨立見解,又有旁徵博引的學問,如果我們的考試制度不強迫老師和學生把教科書當聖經,我們需要那麼擔心教科書的問題嗎?歷史教學的真正問題所在,恐怕不在教科書,而在教育的心態、制度和方法本身吧。
「可是美國 的歷史教育比較跟教科書走。」來自奧地利的約翰在美國讀過一年高中,他插進來﹕「而且他們的歷史課教得很細,不像我們在歐洲,重在大事件、大歷史。」
克力斯說﹕「那沒辦法,他們只有250年歷史可以談,所以連什麼『30年代流行時尚』都可以在歷史課裏討論一整節。」克力斯也去美國交換過一年。
話題轉到美國去了。克力斯接﹕「我發現美國人跟歐洲人真的很不一樣,譬如說,有一次老師出題,要大家挑選20世紀本國某一重要人物來做報告,結果,你知道嗎?有5個人,選的是蝙蝠俠!不可思議,是高三呢。」
大家轟一下笑開了。我忍住笑,說﹕「美國嘛,大眾文化特別重要。如果是你們德國班上做這個題目,大家可能選什麼樣的人物呢?」
克力斯回答:「阿登瑙爾、希特勒、布萊希特、托馬斯曼?或者舒馬克、貝克包爾什麼的,都可能。可絕對不會是米老鼠、蝙蝠俠或超人吧。」
作者是著名作家、台北市前文化局長,現於香港大學 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任教
2007年9月16日 星期日
16 SEP 2007
哈
今日竟然十幾蚊執左隻好好睇的戲
是九七年版的12Angry men
主演: Henry Fonda
http://blog.hongki.net/archives/61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3182/
http://en.wikipedia.org/wiki/12_Angry_Men
經典試鍊場 失控的陪審團 v.s. 十二怒漢
達斯汀霍夫曼與金哈克曼兩大影帝聯手飆戲;改編 自約翰葛里遜(『黑色豪門企業』和『絕對機密』)的原著劇本;三方混戰、撲朔迷離的情節;『全民公敵』式的科技跟監;主題又是西方司法制度中最引人爭議的 陪審團,所有這些元素加起來,『失控的陪審團』好像能直追它的老前輩『12怒漢 (1957)』,是部成功、不朽的電影,可惜,畢竟只是『好像』而已。
簡單說,僅管卡司再大、劇情再強,本片恐怕比『烈火悍將』(Heat、1995:爾帕西諾、勞伯迪尼洛、方基墨)還糟,既不賣座,更難登經典殿堂。
失 控的陪審團的題材其實很有張力:探討陪審團能否被操控,進而影響判決。片中透過『陪審團顧問』這種特殊行業,解釋攻守雙方如何運用跟監與科學分析技巧,掌 握每位陪審員的習性,進而挑選適合己方的人選,達到有利判決的目標,這種過程本來就頗富戲劇性,加上除了控辯兩方外,本片還出現第三組人馬與雙方周旋,最 終甚至『叫賣』判決,當然十分精彩。
可是,本片卻出現很多致命的缺點,其中兩項特別嚴重。
首先,最明顯的問題是說服力不 足,無法說明列名9號陪審員的尼克伊斯特(約翰庫薩克),究竟如何影響判決?全片雖然三方對峙,但核心鬥爭發生在辯方的金哈克曼,與混入陪審團企圖影響判 決的約翰庫薩克,達斯汀霍夫曼的控方只算配角。雖然我們知道金哈克曼從開始,就企圖以外力影響陪審員,甚至連利誘(新工作)、威逼(洩露隱私)的手段都全 部出籠,觀眾看得義憤填膺,越來越同情有著『小蝦米對大鯨魚』精神的約翰,但越強調辯方無所不用其極的陰狠,就越突顯情勢翻轉的荒謬,全片只在片尾安排不 到五分鐘的戲,讓約翰以一張嘴,來說服那些心事重重、飽受威脅,或想趕快結案領賞的陪審員改變初衷,而理由又盡是槍械管制的陳腔爛調,導演試圖說服觀眾這 些八股,能讓陪審員心中的正義甦醒,進而在不畏脅迫下翻轉判決,簡直天方夜譚。
如果冷靜檢視,控方的論點是槍械公司為圖營利,在明知生產的槍械透過不法手段銷售給暴徒,引發社會悲劇,卻利字當頭不加制止。但控方最重要的證人(槍械公司的前任主管)被金哈克曼所制服而無法出庭,因此,在證據不足下,依無罪推定原則判被告無罪,其實是非常有道理。
此 外,約翰與瑪麗這對決心復仇的戀人,如何能對抗金哈克曼率領的專業團隊,本身也欠缺說服力。照理,復仇的戀人應該是花了十年時間,一點一滴的收集金哈克曼 作業模式、習性乃至於缺點,然後才可能利用這些缺點來操控金哈克曼,最終達到目標,如果本片用這個角度出發,會讓人看得很過癮。反過來說,如果金哈克曼最 終發現他自以為傲的利器,用在自己身上也是靈驗不已,這種『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天理昭彰』,這種『請君入甕』的諷刺,才具有高度的戲劇性。但全片未 強調戀人掌控金哈克曼,沒有這種『操控者反被操控』的高潮,非但欠缺說服力,也頗可惜。
其次,達斯汀霍夫曼雖然勝訴,其實他贏了一場不該 贏的官司,正義並未獲勝,甚至正義的存在反而被挑戰。一如前述,本案應該在證據力不足下獲判無罪,但因有人操控,所以控方獲勝,雖然乍看下這是正義的獲 勝,但因約翰在開審前就立意要影響陪審團作出有罪判決,手段不當,所以正義仍未獲勝。換句話說,全片不斷在攻擊影響陪審團的不法作為,但最終卻仍用同樣不 法的作為來達到申張『正義』的目標,這當然不是真正的勝利,也等於還是告訴觀眾:陪審團確實可被操控。
同時,由於約翰一心復仇,或者說他 一心伸張正義,所以無論達斯汀霍夫曼賄賂與否,他都會勝訴,換句話說,達斯汀霍夫曼是個正直的聖人,或是個鑽營的敗類,他都會勝訴,頂多只是有沒有付出 1500萬美金的差別不同而已,如果正義的價值真的存在,這反而是最大的嘲弄。而兩大天王廁所那場對手戲,恰巧是嘲弄的最佳註腳。
或許,這種嘲弄真的存在,但它不會讓人愉快。
接近半世紀前,同樣以陪審團的爭論為題材,同樣由巨星擔綱演出,『12怒漢』雖然是導演的處女作,卻一舉成為傳世經典。
讓 人吃驚的是,『12怒漢』這部經典作,竟然只用到一個場景!96分鐘精彩影片,全部發生在不到40平方公尺的陪審團室內(含廁所),只有片頭與片尾照到法 院大門。沒有華麗的科技、沒有煽情的畫面,12怒漢讓觀眾跟陪審員一樣,被關在小小的陪審團室,讓焦點集中在案情的推理,讓12位男演員盡情發揮精湛的演 技。
12怒漢的故事非常簡單,某位青年涉入弒父一級謀殺案,在所有證據均不利的情況下,唯獨八號陪審員戴維斯(亨利方達)認為青年無罪, 因而在首次投票中投出反對票,讓陪審團被迫開始重新檢視案情與證據,而工程師出身的他乃逐一說服其它陪審員,票數從11:1、9:3、8:4、6:6、 3:9、1:11一路翻轉,最終陪審團一致的決議竟是:無罪。
全片利用不同身份的陪審員,表彰出社會上不同的立場與思考方式,除了仗義直 言的工程師外,包括毫無主見的富家子、充滿歧視的新貴族、性情暴噪的老警察、精明幹練的銀行家、巧言令色的廣告商與無心棧戀的推銷員,導演讓同樣的證據攤 在這些人面前,透過推理來追溯案情,讓主角以科學的精神與毅力申張自己的論點,進而讓其它人逐一認同無罪的觀點。
本片之所以經典,在於案 情的翻轉說服力十足,亨利重建犯案的推理過程絲絲入扣,而12位男演員中,雖然不少人初出茅蘆,但在導演的安排下演活了各自的立場,從有罪到無罪的心理變 化轉折分明合理,幾段精彩的辯論更是讓人回味無窮。簡單說,導演刻意在樸素的舞台上,讓演員盡情發揮,讓觀眾的焦點集中在劇情與演技,正義最終獲得申張, 但既非忸怩作態,也無虛偽作假,更不是盲目從眾,與『失控的陪審團』完全相反,也因此成為經典。
值得注意的是,兩部電影隱隱透露社會變遷 的趣味。『12怒漢』拍攝於1957年,是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代表作,這部電影反映美國當時的主流思想:科學能戰勝一切、正義既真實存在,也能隨時彰顯。 該片透過工程師,以其科學素養與仗義直言的堅持,翻轉一般人對全案的刻板印象,進而申張正義,恰如其份。相對的,2003年上映的『失控的陪審團』,骨子 裏是對美國司法制度的再質疑,充滿對制度、科技與人性的不信任感,甚至連正義的觀念都不再絕對,變成相對價值與相對標準。這些深層思想也確實反映出美國後 冷戰時期的主流思潮,與其所處的困境。
於是,縱使兩大天王邁力跨刀,劇情的缺失讓『失控的陪審團』成就有限,如同李察吉爾主演過的另一部法庭片『驚悚』,當娛樂片太沉重、當成經典又太膚淺,就這樣它不上不下,恐將徘迴於混沌的世事中漸漸遺忘。
雞蛋挑骨頭 2004.04 初稿 / 2004.09 校訂
http://www.allbook.com.tw/board/ghost-board.asp?MainPage=1&AutoID=14
今日竟然十幾蚊執左隻好好睇的戲
是九七年版的12Angry men
12 Angry Men
又名: 十二怒汉
导演: 悉尼 卢曼特 (Sidney Lumet)主演: Henry Fonda
上映年度: 1957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The story begins after closing arguments have been presented in a murder case, as the judge is giving his instructions to the jury. According to American law at the time, any jury that will decide whether the death penalty
is appropriate must be unanimous. The question they are deciding is
whether the defendant, an 18-year-old man, murdered his father. The
jury is further instructed that a guilty verdict will be accompanied by
a mandatory death sentence (something that could not happen in the
current American legal system). The twelve move to the jury room, where
they begin to become acquainted with each others' personalities and
discuss the case. The plot of the film revolves around their difficulty
in reaching a unanimous verdict due, in some cases, to the jurors'
predjudices. Throughout their deliberation,
not a single juror calls another by name because their names are
unknown to each other; however at the end, Sweeney's and Fonda's
characters tell their last names (McArdle and Davis, respectively).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http://blog.hongki.net/archives/61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3182/
http://en.wikipedia.org/wiki/12_Angry_Men
經典試鍊場 失控的陪審團 v.s. 十二怒漢
達斯汀霍夫曼與金哈克曼兩大影帝聯手飆戲;改編 自約翰葛里遜(『黑色豪門企業』和『絕對機密』)的原著劇本;三方混戰、撲朔迷離的情節;『全民公敵』式的科技跟監;主題又是西方司法制度中最引人爭議的 陪審團,所有這些元素加起來,『失控的陪審團』好像能直追它的老前輩『12怒漢 (1957)』,是部成功、不朽的電影,可惜,畢竟只是『好像』而已。
簡單說,僅管卡司再大、劇情再強,本片恐怕比『烈火悍將』(Heat、1995:爾帕西諾、勞伯迪尼洛、方基墨)還糟,既不賣座,更難登經典殿堂。
失 控的陪審團的題材其實很有張力:探討陪審團能否被操控,進而影響判決。片中透過『陪審團顧問』這種特殊行業,解釋攻守雙方如何運用跟監與科學分析技巧,掌 握每位陪審員的習性,進而挑選適合己方的人選,達到有利判決的目標,這種過程本來就頗富戲劇性,加上除了控辯兩方外,本片還出現第三組人馬與雙方周旋,最 終甚至『叫賣』判決,當然十分精彩。
可是,本片卻出現很多致命的缺點,其中兩項特別嚴重。
首先,最明顯的問題是說服力不 足,無法說明列名9號陪審員的尼克伊斯特(約翰庫薩克),究竟如何影響判決?全片雖然三方對峙,但核心鬥爭發生在辯方的金哈克曼,與混入陪審團企圖影響判 決的約翰庫薩克,達斯汀霍夫曼的控方只算配角。雖然我們知道金哈克曼從開始,就企圖以外力影響陪審員,甚至連利誘(新工作)、威逼(洩露隱私)的手段都全 部出籠,觀眾看得義憤填膺,越來越同情有著『小蝦米對大鯨魚』精神的約翰,但越強調辯方無所不用其極的陰狠,就越突顯情勢翻轉的荒謬,全片只在片尾安排不 到五分鐘的戲,讓約翰以一張嘴,來說服那些心事重重、飽受威脅,或想趕快結案領賞的陪審員改變初衷,而理由又盡是槍械管制的陳腔爛調,導演試圖說服觀眾這 些八股,能讓陪審員心中的正義甦醒,進而在不畏脅迫下翻轉判決,簡直天方夜譚。
如果冷靜檢視,控方的論點是槍械公司為圖營利,在明知生產的槍械透過不法手段銷售給暴徒,引發社會悲劇,卻利字當頭不加制止。但控方最重要的證人(槍械公司的前任主管)被金哈克曼所制服而無法出庭,因此,在證據不足下,依無罪推定原則判被告無罪,其實是非常有道理。
此 外,約翰與瑪麗這對決心復仇的戀人,如何能對抗金哈克曼率領的專業團隊,本身也欠缺說服力。照理,復仇的戀人應該是花了十年時間,一點一滴的收集金哈克曼 作業模式、習性乃至於缺點,然後才可能利用這些缺點來操控金哈克曼,最終達到目標,如果本片用這個角度出發,會讓人看得很過癮。反過來說,如果金哈克曼最 終發現他自以為傲的利器,用在自己身上也是靈驗不已,這種『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天理昭彰』,這種『請君入甕』的諷刺,才具有高度的戲劇性。但全片未 強調戀人掌控金哈克曼,沒有這種『操控者反被操控』的高潮,非但欠缺說服力,也頗可惜。
其次,達斯汀霍夫曼雖然勝訴,其實他贏了一場不該 贏的官司,正義並未獲勝,甚至正義的存在反而被挑戰。一如前述,本案應該在證據力不足下獲判無罪,但因有人操控,所以控方獲勝,雖然乍看下這是正義的獲 勝,但因約翰在開審前就立意要影響陪審團作出有罪判決,手段不當,所以正義仍未獲勝。換句話說,全片不斷在攻擊影響陪審團的不法作為,但最終卻仍用同樣不 法的作為來達到申張『正義』的目標,這當然不是真正的勝利,也等於還是告訴觀眾:陪審團確實可被操控。
同時,由於約翰一心復仇,或者說他 一心伸張正義,所以無論達斯汀霍夫曼賄賂與否,他都會勝訴,換句話說,達斯汀霍夫曼是個正直的聖人,或是個鑽營的敗類,他都會勝訴,頂多只是有沒有付出 1500萬美金的差別不同而已,如果正義的價值真的存在,這反而是最大的嘲弄。而兩大天王廁所那場對手戲,恰巧是嘲弄的最佳註腳。
或許,這種嘲弄真的存在,但它不會讓人愉快。
接近半世紀前,同樣以陪審團的爭論為題材,同樣由巨星擔綱演出,『12怒漢』雖然是導演的處女作,卻一舉成為傳世經典。
讓 人吃驚的是,『12怒漢』這部經典作,竟然只用到一個場景!96分鐘精彩影片,全部發生在不到40平方公尺的陪審團室內(含廁所),只有片頭與片尾照到法 院大門。沒有華麗的科技、沒有煽情的畫面,12怒漢讓觀眾跟陪審員一樣,被關在小小的陪審團室,讓焦點集中在案情的推理,讓12位男演員盡情發揮精湛的演 技。
12怒漢的故事非常簡單,某位青年涉入弒父一級謀殺案,在所有證據均不利的情況下,唯獨八號陪審員戴維斯(亨利方達)認為青年無罪, 因而在首次投票中投出反對票,讓陪審團被迫開始重新檢視案情與證據,而工程師出身的他乃逐一說服其它陪審員,票數從11:1、9:3、8:4、6:6、 3:9、1:11一路翻轉,最終陪審團一致的決議竟是:無罪。
全片利用不同身份的陪審員,表彰出社會上不同的立場與思考方式,除了仗義直 言的工程師外,包括毫無主見的富家子、充滿歧視的新貴族、性情暴噪的老警察、精明幹練的銀行家、巧言令色的廣告商與無心棧戀的推銷員,導演讓同樣的證據攤 在這些人面前,透過推理來追溯案情,讓主角以科學的精神與毅力申張自己的論點,進而讓其它人逐一認同無罪的觀點。
本片之所以經典,在於案 情的翻轉說服力十足,亨利重建犯案的推理過程絲絲入扣,而12位男演員中,雖然不少人初出茅蘆,但在導演的安排下演活了各自的立場,從有罪到無罪的心理變 化轉折分明合理,幾段精彩的辯論更是讓人回味無窮。簡單說,導演刻意在樸素的舞台上,讓演員盡情發揮,讓觀眾的焦點集中在劇情與演技,正義最終獲得申張, 但既非忸怩作態,也無虛偽作假,更不是盲目從眾,與『失控的陪審團』完全相反,也因此成為經典。
值得注意的是,兩部電影隱隱透露社會變遷 的趣味。『12怒漢』拍攝於1957年,是美國戰後黃金年代的代表作,這部電影反映美國當時的主流思想:科學能戰勝一切、正義既真實存在,也能隨時彰顯。 該片透過工程師,以其科學素養與仗義直言的堅持,翻轉一般人對全案的刻板印象,進而申張正義,恰如其份。相對的,2003年上映的『失控的陪審團』,骨子 裏是對美國司法制度的再質疑,充滿對制度、科技與人性的不信任感,甚至連正義的觀念都不再絕對,變成相對價值與相對標準。這些深層思想也確實反映出美國後 冷戰時期的主流思潮,與其所處的困境。
於是,縱使兩大天王邁力跨刀,劇情的缺失讓『失控的陪審團』成就有限,如同李察吉爾主演過的另一部法庭片『驚悚』,當娛樂片太沉重、當成經典又太膚淺,就這樣它不上不下,恐將徘迴於混沌的世事中漸漸遺忘。
雞蛋挑骨頭 2004.04 初稿 / 2004.09 校訂
http://www.allbook.com.tw/board/ghost-board.asp?MainPage=1&AutoID=14
2007年9月15日 星期六
15 SEP 2007
洪
朝豐的母親83歲,八年前患上老人痴呆症。從前是個活力充沛的女強人,病發後,大小便失禁,手連拿個橙都乏力,腳屈曲了,沒法走路,整日臥床,還被縳在床
上,免她滾下來;又因為腦萎縮,已不太會認人。洪朝豐與姐姐因為母親衰退的身軀,多次相擁而哭。某天,洪朝豐對姐姐說,母親彷彿是一個無希望、無前景、無
意義的生存。姐姐眼有睙光,卻微笑道:「我們只能盡力侍奉她,讓她活得舒服一點。」有一次,洪幫忙一身上下都是糞便的母親,暴燥地抱怨,母親突然說:「不
好意思,麻煩你。」洪當下淚如泉湧,羞愧得無地自容,馬上說:「千萬別這樣說,我小時候不也是妳照顧嗎?」 |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