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

fig boy

that's why we hate that president Ho so much

we are fig boy

he is not


http://hk.myblog.yahoo.com/nowhere-man/index?l=f&id=27

我們的年代﹕每一塊紅磚都是記憶

(明報) 03 25 星期日 05:10AM

【明報專訊】英皇書院有這麼一位校長,家就在學校的上方,廳的露台從前還可望見學校的正門;離休了,還奔走聯絡,孜孜為學校編寫傑出師生故事,甚至翻出不少戰前鮮為人知、發生在殖民小島於中國改朝換代之際發揮影響的傳奇。

原來這80年老校,出過中國第一名科學院士、抗日戰爭的少年戰士……至今仍讓人念記的保釣烈士陳毓祥,誰都知道也是英皇舊生。他們對於「中國」,總是不捨不棄。

愛國傳統久而有之。難怪九七回歸,英皇是全港唯一升起區旗的學校。

梁植穎校長書寫的一段校史,顛覆殖民官校的想像。

梁校長至2000退休前,任教英皇31年,最後那年成為校長。

其實他在英皇的時間,還要加上5個月。1950年代還是初中時,他曾在英皇校舍寄讀,緣始於此。

梁植穎1964年港大地理地質學系畢業,留校任助教5年,還是宿舍舍監,1969年來到英皇。

他教地理,有次帶十來個學生到西貢露宿,剛剛安營,便變起天來,風雲雨暴,傾瀉而下,「驟然間打下三十道電光」,他連忙帶學生,扔下帳幕,跑下山去,租了一教堂的一活動室,保住學生安危。

愛國校友點將

在校31年,1991年為英皇主持擴建西翼校舍的時候,梁植穎曾經有升職調往他校的機會,他也放棄,寧願5年不升級,留任英皇,自稱「最蠢的公務員」。

誰想到,曾經的港大經驗,卻教他日後編這本《英皇師生愛國愛港情》時有意外的助益:60年代,港大醫學院拆掉停屍的大樓,扔掉許多學刊,向來愛收集舊書報的梁植穎撿了不少,其中有本1933年的,上面一幀相片中,竟找得全部戰前英皇老師的姓名。「當年英皇老師全是精英。1923年孫中山到訪港大時,他們都是在校學生,和孫中山曾見面,埋下愛國精神的種子」。

199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鍾香崇到港大開學術會議,順道來母校尋根,亦啟發他寫作此書。

鍾香崇是英皇1937年畢業生,高考成績為4科優良的最佳成績,登報《南華 早報》之上,入讀港大,後獲英國 文化協會獎學金留英研究耐火鋼鐵。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毅然返國,雖在文革曾經流放雲南,後來獲得平反,在研究領域上得到「耐火材料之父」的榮譽。

另一位如鍾教授同獲得英國文化協會獎學金的校友,是現在於中大任教的劉殿爵,畢業於1938年;而他的同年書友鍾明,在1937年仍在校讀書時,便即於延安加入共產黨,同年920日成立全港學生救國賑濟會,翌年2月在學校舉行音樂會,籌得一萬餘元──相等於現在千萬元──捐贈中國購買軍火。

1938年畢業後,鍾明去向無蹤,原來他返回內地,後來成為廣州市長。這段往事,便是梁植梁透過另一內地學長的兒子,道來寫成。

為國父付兵餉

他不斷聯絡在世的海內外學長,蒐集與英皇或遠或近的故事,總能整理出愛國的情懷,例如1968年曾任天文台 長的錢秉泉,其父錢公博,原來曾將自己於荷里活道217號物業出售,供孫中山支付兩艘軍艦的兵餉。梁校長拿一相片,拍有1922年孫中山發予錢公博出任北伐司令的委任函,「這本書出版後,錢秉泉學長便會捐出這封信予孫中山紀念館,這是很珍貴的……」

看梁校長點數校友的輝煌風光,至今仍然一臉欽羨。

梁校長不否認他在此際香港國家意識薄弱時,推動愛國,多少有點民族主義,然而,他強調的並非政治,而是「不論國民黨 、共產黨執政」,都對國家抱持服務的心,就如同那火紅年代,許多回國報效社會的學長那般,即使後來遭遇文革之苦,仍「做應做的事」。

梁校長說,如此這般才算做到「乃役於人」。

雖然「慎思篤行」才是英皇的校訓,但在此之上,這有宗教意味的人生訓語,才是梁校長的信念。

文/鄭依依

-------------------------------------------------------------------------------------


本校檔號 OUR REF.: (96) in KC AD 1 傳真文件(共二頁)

來函檔號 YOUR REF.: (■來函檔號)


(■區議會)


■主席:

英皇師生愛國愛港情

本校感謝 ■主席有關送書的建議,亦已拜讀轉來的樣書。

我校有不少富理想、具卓見、為國家和人民謀福祉的畢業生,學校仝人均
因此感到自豪。能有一本談及他們對國家、社會的貢獻的書,本來是替學校增
添光彩的事。不過,正如潘啟迪校友在序中所言,本書並沒有經過仔細考據,
所提及的人和事是否真確,讀者不得而知。至少,就本校員工的親身經歷,
植穎
先生描述學校的近期發展,便多在為自己樹碑立傳,與事實大有出入。

舉一個例,梁先生在序言中用的名銜是九六至九七年的校長,我們覺得並
不適當,這也不是慣常做法。查梁先生在二零零零年九月退休,當時職位是副
校長。他所標榜曾五次署任校長,皆因暑假期間校長遠遊,及在九七年一月至
八月底校長離休,為行政方便而獲得署任。此是香港政府的標準程序,並無特
別含意。事實上,我們曾有過由教育主任因行政方便在暑假期間署任校長的例
子,他們都不會自稱為校長。

梁先生在本校服務年資長,不少現任員工都認識他,都知道他對學校作出
的「貢獻」。這次他委托 ■主席而沒有直接聯繫學校贈書,也令我們困惑不
已,經仔細商議後,我們覺得學校不應向師生轉送一些面貌像校史,內容卻證
實有誤的書籍。

無論怎樣,讓我代表本校仝人再向 ■主席表達謝意,並會盡快安排退還
樣書。

安好

英皇書院校長

(簽 名)

何 汝 淳


二零零七年六月十八日


--------------------------------------------------------------------------------------------------

梁老師的嚴正聲明

網誌分類:梁老師的話 |
網誌日期:2007-07-31 16:22

何校長反對本人免費贈書派發《英皇師生愛國愛港情》給在校學生的理由,實在完全不成理由:

1. 何校長說「所提及的人和事是否真確,讀者不得而知」,潘啟迪在序文中,全無用上這些字眼,他祇提及「掛一漏萬,不夠全面,細節反覆求證」。書內全部人物有其照片及文獻附證,真不知他怎能斷章取義,誤用序文字眼,貿然提出「人和事是否真確」的疑問,而且文中的學長好些仍然在世,若他這樣描述學長的人和事,簡直是侮辱了在世的學長,及他們對祖國和香港的功績。

2. 何校長說我祇是署任校長而不是校長,我在書面都印上我署任校長職位,而且我有白紙黑字的委任信,況且在校內有很多教育主任,不知為何他們都不被教署委任為 署任校長,而五年內就偏偏五次委任我呢?其實我的第五次委任期是九六年十二月廿一日開始,而並不是如何校長所說的九七年一月,正如他自己在八十年校慶場刊 中說他在九七年升任英皇校長,好像在說給人聽九七年一月他已經上任英皇校長了,簡直自欺欺人!書中文獻(272、274、277頁)清楚地說明三位外籍署 任校長都用上校長名銜簽發官式證書,不知道何校長有什麼理據說中國籍的署任校長不可以用校長的名義著書立說。

3. 何校長在回答區議會的回信中,說這本「面貌像校史,內容卻證實有誤的書籍」,除侮辱了書內學長外,更侮辱了英皇書院的名聲,因為書內的文獻和相片都是由學長親身提供給我,正本都在我處,學長聯絡地址和電話都在我手裡,請問何校長有膽量和本人公開對證嗎?

書 中內容主要講述和讚美過往學長和老師的愛港、愛國和熱愛生命的事蹟,它並非是一般的校史書,而是一些已遭人遺忘了的香港史和中國史。我是希望在學的英皇學 生能以他們作榜樣,並青出於藍;亦冀望在職老師秉承英皇的優良傳統,更上層樓。在此本人懇請何校長不吝賜教,指正書中「其中部份內容並非實情」的地方。本人如能拋磚引玉,得有心人幫忙整理出英皇的校史紀錄,實無憾矣!


-------------------------------------------------------------------------------------------
remember this song?


Oh King's College lives forever

Nothing shall our friendship sever

Nothing shall defeat us ever

Glory to our school.


Listen to our sound of singing

Listen to our voices ringing

Joy and honour we are bringing

Glory to our school.


Soon we will be grown men

There will be new boys then

Summon all the new and old

They sing and shout together.


Old boys, new boys winning glory

We ourselves must write the story

Keep this challenge still before ye

Glory to our school.



I heard Charlotte Church singing this melody in opera tone
but of coz not with this lyric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