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照了MRI,單從映片和報告來看,醫生找不到腫瘤的跡象。今天全身麻醉在鼻咽做biopsy,看能不能得到確切的結果。
作為初患者,這個階段最纏繞的問題必定是"why me"的問題。尤其是像愤怒羊這種不烟不酒,有定期運動,有注重飲食,沒有直屬親人患癌歷史,年紀又輕的人。在以往癌症簡直就和我們拉不上邊,甚至半年前她姑母因大腸癌過世,也沒有勾起甚麼聯想。當然她工作時間甚長,因而有長期休息不足的問題。不過生活在香港,又有幾多人每天能睡飽吃足,如沐春風地上班?
如果真要深入探討,我只能歸究於兩個原因。第一是飲食習慣。小時候來自重慶的她,口味偏咸偏辣。雖然食材以蔬菜為主,但偏愛餣製食物,對香腸火腿燒賣等processed food完全沒有自制力,還有crisps , chips之類的高熱量零食,有時一吃就是一大包。長年累月的化學物質和致癌物,一直長存體內。
另一個原因當是所謂的「癌症性格」。在家中是長女的她,不論對工作對家庭都有極強的責任感,有時對芝麻綠豆的小事有種莫名奇妙的偏執(當然也是這種偏執讓這個病能較早被發現)。偏偏她的外在性格傾向內向害羞,往往無法隨心表達已見,內谷外縮下經常不快樂。加之一年前工作上的不順,婚後又經歷了半年的失業,新工作工時長又緊張,長期壓抑和不順遂,最終惹出病來。
下面是網上找到的關於癌症性格的小文:
根據庫柏勒‧羅斯(Kubler-Ross)的理論,人們在失落時可能經驗到5個階段或情境,那就是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和接受。因此不意外的,往往是癌症病患得知自己罹癌後,第一個疑問常常是:「為什麼是我?」
醫師也不否認癌症病人確實具有某種特定性格,因此也有所謂的「癌症性格」之說。具體的表現有,性格內向,表面上逆來順受、毫無怨言,內心卻怨氣沖天、痛苦掙扎。有些人更會情緒抑鬱,好生悶氣,日常生活中一件極小的事情便可令其焦慮不安,整個人總是處在緊張的狀態下。
這些人表面上是處處犧牲自己、為別人打算,內心其實不情不願,遇到困難時,一開始不盡力克服,拖到最後又做困獸之鬥。這種所謂「癌症性格」的人害怕競爭、逃避現實,以姑息心態來達到「假和諧」的內心平衡。
就神經生理面而言,癌症性格者會因為長期精神抑鬱等消極情緒,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並造成自主神經功能和內分泌功能的失調,致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癌細胞就容易突破免疫系統的防禦。相對地,性情開朗、心胸開闊、坦蕩豁達的人,罹癌的機率自然降低許多。
。。。。。。。。。。。。。。。。。。。
Uber董事長Garrett Camp的下一個大項目是Operator。賣點是用法跟Siri一樣,不過另一端是真人。
所以互聯網的發展,讓我們省卻面對面的不便,一個key word search連通世界;然後apple將其更上一層樓,用虚擬的人機對答方法簡化搜尋程序;再下一步則是以真人模擬虛擬機....科技發展了一圈,用了這麼多人力物力,結果人最終尋求的卻是回歸原點?
。。。。。。。。。。。。。。。。。。。
有時我開始分不清,我是骨子裏的躁底,還是只是最近事情有點多,心情不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